首页

安乔老师第一视角

时间:2025-05-23 16:08:06 作者:一习话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浏览量:65685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赵晔娇 陈杭)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并在2021年首次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数年间,“双碳”皆为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低碳经济”“能源革命”“碳市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大篇幅提及与“双碳”相关内容,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足见中国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

  中国如何向“绿”而兴?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锚定“双碳”目标,建言绿色发展。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随着近年来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中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时代,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显现,中国制造业开始面临供应链全链路贯通困境、行业碳数据库缺失以及供应链低碳转型压力等问题。

  如何打破壁垒,做到与国际体系的互认?拥有中国自己的体系是前提。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从速从快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完善企业共享共建机制,推动与国际数据库的衔接与互认,并逐渐建立中国深度参与、主导的全球碳足迹管理体系。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双碳”大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头戏”。中国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

  能源革命是大势所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这一关键数据,勾勒出2024年中国的发展预期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多位人大代表鼓与呼。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洁带来了关于探索构建海陆协同的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议。她表示,应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动能,全链条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转化、储运及利用,全面探索建设海—陆协同新型能源体系,更好地实现能源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则提出,要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导向带动储能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动技术创新迭代发展;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树立高质量、高安全、低碳绿色发展的准入门槛。(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胡晨光:发挥新业态促就业重要作用

对于特斯拉与百度地图合作的传言,新能源汽车与电池专家杨伟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如果真的达成合作,将是特斯拉FSD实现车-路-云-网等协同方案的体现。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李强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创办20年来见证了双方关系的不断发展。我们坚持团结自强、合作共赢、胸怀天下,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浙江省委科技委亮相,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

国网吉林电力还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新能源“一口对外”接网服务试点建设,项目办理周期由90天缩短至60天;制定“绿电+消纳”十项行动举措,绿电园区绿电满格支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绿色办公形成常态;国内寒冷地区首批集中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填补了规模化储能领域空白。

“00”后工作不满2年拟任副局长?当地回应质疑

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强调的“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做大做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合作”令兰佩迪感触颇深。他说,“在双方合作下,南非实施了很多基础设施项目,很多南非人正在使用中国产品和技术”,“如果你问南非人有关南非经济、贸易和科技的未来,大多数人都会提到与中国的关系”。

半舞台版《波姬与贝丝》上演 为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画上句号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武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秉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共享创新发展机遇”理念,为全球创新人才和团队提供了施展才华、追梦圆梦的舞台。大赛将国际人才创新资源与深圳丰富的市场资源、强大的科技转化能力相结合,向世界各地人才和企业发出邀请,深圳将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人才在深圳施展才能、创新创业、成就梦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